第321章

    李盛源扯紧缰绳,将马车停在如意客栈门口,“主夫, 咱们到了。”
    “好...”紧闭的车厢里传来云胡闷闷的声音, 他掀开门帘, 先一步下了马车, 而后将裹得严实实的大福抱下来。
    客栈小厮听着套马的嘶鸣声, 手中的白巾往肩膀上一搭, 小跑着迎出门,“客官,您几位是打尖儿还是住店?”
    李盛源上前,将云胡和大福挡在身后,他生得高大, 膀圆肩宽,往那儿一站, 便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 尚不等他开口, 小厮被乌蒙蒙的阴影笼罩, 禁不住身子瑟缩一下,忙不迭让开进门的路,“客、客官,您们里面请。”
    李盛源颔首, 护着云胡父子俩入客栈,路过小厮时,他紧绷着脸颊, 略一躬身客气道:“烦请找两间干净齐整的客房....”
    “这、这就安排!”小厮磕磕巴巴地应声,引着他们一行人上二楼。
    二楼尽头有两处相邻的客房, 云胡带着大福住一间,李盛源则单独住另外一间。
    舟车劳顿了大半日,云胡正有些累了,想着其余杂事儿都有李盛源帮着安置,他便宽下心来,搂着同样迷迷瞪瞪地直打哈欠的大福,小憩了一会儿。
    不知睡了多久,门外冷不丁传来轻叩门板的声音。
    云胡乍然惊醒,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来了!”
    他拉开门栓,眯了眯眼,定睛向外瞧去,来者竟是青哥儿。
    “外面冷,快些进屋里来。”他连忙招呼道。
    “我以为你前些天就跟着知府大人一道儿过来呢,还一直让客栈掌柜的打听着,没成想等到了今日。”青哥儿笑吟吟地进门。
    “原是不想惊动你们,我来这儿落落脚,明日就要去冬云山了。”云胡抿抿嘴,腼腆道。
    青哥儿当他此番过来,是为了找谢见君,就将自己从宋沅礼那儿听来的话,同他说道了说道,“知府大人前日去曲兰县了,最早要明个儿才归,你可在县里多住几天再去,不然就算去了,也是扑个空。”
    “我不是特意来找他的...”云胡轻摇了摇头,正色道:“我在府城开了一间做糖水罐头的小作坊,听夫君说,桐坞村那边多有农户家的苹果,至今还堆放在地窖里,没有小贩来收,也卖不出去,我想着明日下乡去看看,若是价钱合适,便收些来....”
    之所以跑这么远,一来他晓得谢见君特地提及此事,是想借着做苹果罐头的由头,帮着桐坞村的村民消化一部分,二来府城的集市那边,他着人打听过,即便量大收购,价钱也不会便宜到哪儿去。
    这做买卖,总得顾及到投入的本钱,本钱越多,这糖水罐头的售价就越高,甘州不算富裕的地儿,东西卖得太贵,百姓们不买账,到最后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青哥儿同商户打了好些年的交道,这些浅显的道理,他自是也清楚,闻之,便道,“沅礼明日正巧要去冬云山,让他捎带你们一程,下乡的山路陡峭难走,你初来乍到,毕竟对那一块儿不熟悉....再者,既是要去桐坞村,他这个县令出面,帮着你找找村里的里长,行事上也要方便些。”
    “劳烦你二人操心了。”,被如此安排得面面俱到,云胡不好意思拒绝,故而红着脸道谢。
    青哥儿摆摆手,显然没把这点小事儿正经放在心上,见云胡有几分怯意,还细心地宽慰他,“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不用害怕,你总归在衢州也做过营生,这些还能难倒你不成?”
    云胡耳梢臊得滚烫,谢见君不在跟前,他做什么事儿,心里都没底儿,“我就是怕自己搞砸了,这糖水罐头的营生,原是夫君想做,只府衙里政务缠身,他又担心没有贴己的人看顾生意,我这才厚着脸皮自荐,倘若做不好,指不定让人怎么笑话呢。”
    “你呐,就是想得太多,当初我刚跟着跑商的时候,拘谨得连话都说不利索,如今不也是这么磕磕绊绊地过来了?”青哥儿拍拍他的手背,“你只管放开手去做,莫要瞻前顾后,畏畏缩缩。”
    云胡听此,连连点头。
    青哥儿见他如此上道,便将自己这些年在外走商得来的经验,一五一十地同他细细说道了一番。
    俩人凑在一起,相谈甚欢,待回过神来时,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瞧我,光顾着跟你说这些有的没的,都忘了你们一路过来辛苦了。”青哥儿端起桌上早已放凉的茶,仰面一饮而尽,“时辰不早了,长睿还在家中等我,叨扰你这么长时间,也得让你早些歇息。”
    说着,他起身朝外走去。
    云胡送他至门口,目送他上了自家马车后,复又返回客房中。
    将熟睡的大福唤醒,二人去城中逛了逛,回来时,见一对年长些的夫妇正推着板车在客栈门口歇息,瞧那板车上放着的是一兜兜扎捆好的苹果。
    “爹爹,天黑了,他们怎么还不回家?”大福手指着那对老夫妇,稚声稚气地问道。
    云胡握住他的手,扯回身侧,慢声细语道:“爷爷和奶奶卖苹果呢。”
    “可是外面很冷呐,那爷爷还啃干饼子吃呢....”说这话时,大福禁不住浑身打了个寒噤,他环住双臂,“爹爹,爷爷和奶奶不冷吗?”
    云胡轻叹了一声,抬眸看向那一对老夫妇,这会儿正是倒春寒的时节,一入夜,这城中冷津津的,那老夫妇点着一小盏灯,裹着薄被,依偎在板车旁,有人经过,便吆喝两声,但更多时候,板车前都是匆匆而过,连片刻目光都不曾驻留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