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末日来的[七零] 第137节

    封辰松开她,转身去看那群猴子。
    原本温柔的神情变得冷峻漠然,感觉敏锐的猴子立刻逃窜了。
    它们也没走远,而是在附近探头探脑。
    这一次它们没祸祸这里的庄稼,也没敢去山洞里偷东西、拉屎啥的。
    唐圆看它们鬼机灵的样子忍不住心痒痒,她拿起镰刀朝着下面山谷稻田跑去,一边朝猴子们招手,“来!”
    不是所有猴子都能领会她的意思,那只被捆过的小猴子和大猴子们吱吱几声,看看封辰,就朝她跑去。
    唐圆冲进稻田,用镰刀割稻子,然后对地头探头探脑上蹿下跳的猴子们道:“你们能不能帮忙割稻子?有报酬的,可以给你们吃野果子,还可以给你们酿山葡萄酒。”
    她知道他们听不懂这个,就从口袋里摸了一把枣出来。
    她给小猴子几颗枣,让它用爪子把稻杆儿折断。
    小猴子照做,成熟的稻杆儿变脆,比较容易折断。
    唐圆摸摸它的头,比了个大拇指,夸道:“你真棒!”
    另外一个大猴子见状,跳过来,三下五除二折断两大把,然后得意地看着唐圆和小猴子。
    唐圆也给它一个大拇指,一把枣儿。
    大猴子却不咋稀罕,因为他们在山里摘软枣和野枣子很方便。
    他们已经摘了不少野果子!
    也许是因为好玩,猴子们真就开始折稻子,折完就交给唐圆,唐圆把稻子一起捆起来站在地里晾晒。
    封辰从山洞下来,在巨石峰山下看了看,山峰北边晒不到阳光,所以长满苔藓和蘑菇,腐烂的木头上还有木耳啥的。
    之前唐圆就说过,这里可以盖蘑菇棚专门养蘑菇的。
    只是他们就俩人,养了蘑菇吃不完,而且要想往外运也是麻烦的,所以就作罢。
    不过少养点自己吃还是可以的,冬天菜少,有新鲜蘑菇还是不错的。
    吃不完可以和石板村那边换嘛。
    他大步往阳光照耀的稻田去,唐圆正和猴子们一边收稻子一边玩得不亦乐乎。
    封辰怎么都看不够她,既有孩子单纯的快乐,又有成年人的成熟和稳重。
    他甚至忍不住去想,如果她在末日世界会如何?
    绝对不会跟有些人那样主动寻死,更不会绝望之下去伤害别人,也不会像他那样最后饿死了。
    火山灰铺天盖地的时候地球还能种植吗?
    不知道她有没有办法种出吃的免于饿死。
    想着他微微蹙眉,责怪自己胡思乱想,她这样美好的人,不该假设活在那样恶劣的环境。
    他希望她永远活在和平富足的新世界里。
    他大步上前,接过她手里的镰刀,“我来割稻子,你负责捆。”
    唐圆笑弯了眼睛,“好啊。”
    她一边捆稻子,一边给封辰和猴子们唱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她唱歌不专业,只是普通意义的好听,关键她年轻,声音甜脆放的开,四分好听也变成六分了。
    再加上封辰那“我媳妇儿样样好的”审美,自然是天籁了。
    猴子们也吱吱啊啊地附和,那是它们的乐声。
    山谷里唐圆和封辰带着猴子们开开心心地收稻子,市里季宏岳费了好大力气,磨薄了嘴皮子终于买到十麻袋麦种。
    一麻袋有一百斤左右,而一亩地播种需要三十斤小麦。
    想想乡下那么低的产量,这年头小麦种得真是辛苦粮。
    季宏岳专门去跟沈佳明道谢:“叔儿,我代表前进大队感谢你!”
    虽然十麻袋不够,但是能种多少是多少嘛。
    沈佳明正在看一份报纸,他神情有些惊讶,示意季宏岳过来看。
    季宏岳接过报纸,就见上面有一篇大版面文章,标题:抓革命促生产,他们吹响时代的号角,引领当下的潮流。
    记者:谢蔚然、小叶。
    投稿人:彬州县双门山公社前进大队
    稿子内容是前进大队在大队长唐炳德的带领下,多年如一日地专注农业生产,不断摸索适应当下的种植模式,同时调整科学的种植结构。他们不但靠辛勤劳动摘掉贫困帽子,还连年评选先进,让社员们都吃饱饭不饿肚子。
    今年他们在市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县农业局季干部的帮助指导下,成功种植了xx号水稻。
    如今水稻在从未种植过水稻的前进大队土地上大获丰收!
    前进大队社员们干劲十足,在党和大队干部的领导下大干快干,抓紧节气收稻子种小麦。
    中间略过好大一段各种夸市委县农业局以及公社和大队的段落,后面还有一段看起来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又觉得莫名契合的文字。
    前进大队的社员们在田地里挥洒汗水,同时也追求美的精神享受,大家理了新发型,引领新潮流,欢笑着迈入新时代……
    后面竟然还有笔画的发型图,一共有好几个。
    下面还有记者的评语,自然是正面夸赞。
    季宏岳:???
    我出来半个月,唐家村,啊不,是唐圆这是搞什么了?
    他直觉是唐圆搞事儿,绝对不是唐炳德。
    你给封辰理个新发型还用起这么高的调子,上报纸来秀恩爱?
    这丫头……好吧,怪浪漫的,就是,你对封辰也太腻歪了吧。
    他看沈佳明,对方脸上一派欣赏之色。
    沈佳明哈哈笑道:“宏岳,你去蹲点的这个大队不错,是干实事儿的。”
    断然不会拖后腿。
    他其实有点怀疑是不是季宏岳写的文章,就试探地问了问。
    季宏岳矢口否认,“叔儿,不怕你笑话,我没有这么好的文采。”
    这文章不拽词儿,但是很会抓重点,也会抓眼球,关键她还不动声色地拍马屁,又不让人觉得她在拍。
    就是大家都乐呵的那种。
    唐圆,值一个县干部!
    季宏岳暗暗下决心,等回农业局一定带上她。
    第61章 打胜仗
    沈佳明看着季宏岳, 道:“报道内容可属实?”
    季宏岳颇为骄傲道:“叔儿,自然是真的,我亲自带人育秧插秧, 和他们一起拔草一起挖疏通水沟的, 我来的时候都快收割了。”
    现在都快收割完了吧?
    沈佳明眼中有赞许之意,他道:“前进大队投稿, 记者可曾下乡核实过?未曾核实便报道总不够实事求是。”
    季宏岳以为沈佳明怀疑, 还要为前进大队背书,沈佳明抬手制止他。
    沈佳明:“宏岳, 遇事不要急躁, 更不要莽撞, 我的意思是你带着市报记者陪同市农业局的干部亲自下乡核实, 可以让他们再写一个更详实全面的报道来嘛。”
    季宏岳瞬间明白沈佳明的意思, 不愧是领导, 高瞻远瞩!
    如此一来他的功劳就是板上钉钉的, 县局那些人抢不走吞不掉, 也不能强行打压前进大队。
    自此前进大队的稻田就会成为惯例,不会被强行取缔。
    更深一步讲, 出了成绩那他的前进实验大队就可以名正言顺通过审批。
    市委都夸了, 你县委不给通过,像话吗?
    季宏岳不断发散思维, 实验大队一旦审批通过,那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调整种植结构, 减少棉花种植,增加粮食和其他更适宜经济作物, 比如唐圆说的林药混作以及立体种植。
    唐圆之前和他聊过很多,她说前进大队良田少, 那些再三改善依然贫瘠的土地可以进行其他开发,比如修建蘑菇大棚、大棚立体菜园等。
    如此冬季农闲时间大队也可以种反季菜往城内输送,而立体种植能更有效控制病虫害,增加产量。
    他笑道:“沈叔叔,我这就去联系!”
    沈佳明微微颔首,他可以跟报社以及市农业局那边打个招呼,但是明面的工作要季宏岳去活动。
    这是对他的锻炼,也是他应该做的。
    彬州县革委会会议室。
    原本的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配置现在是革委会主任、四名副主任,主任是军管代表负责党务,一名副书记兼职县长工作,其他的分管军务、人事等。
    下面是等同于各局的各组组长、科长、干事。
    此时他们进行惯例的集体会议。
    先读领袖语录,再学习人民日报等喉舌报纸。
    最后才是各部门简单的工作汇总,这一环走个过场,基本都是各局会后自行处理。
    谢行知作为县长,原本主要负责县内经济,可66年运动破坏了县体制,砸烂公检法导致政府机关溃散。
    后来部队入驻成立军管委,之后将他们这批原县委干部召回一部分,还吸纳了一部分运动投机派,成立了新的县革委会。
    如今他还负责一县经济,但是下面各局很多却是投机者。
    说他被半架空也不为过。
    他半眯着眼睛混完了大半程的会议,拿起几份报纸翻阅一下,最后视线定格在市报上。
    县里的市报并不是最新的,一般要等两天才会送过来。
    他将报纸往主任跟前推了推,“崔书记,您看这篇报道,是咱们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