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末日来的[七零] 第150节

    高大丫急了,啥恩爱啊,你们胡说啥啊,我圆圆姐是有对象的,是封大哥!
    她平时在街道办这里干活儿一句话不多说的,虽然手脚勤快,但是不好表现所以也不突出。
    她一着急就忍不住给澄清了,说唐圆有对象不是这个季干部。
    那俩干事一愣,“你认识?”
    这俩干事是火柴厂的,不是街道办的,并不认识唐圆和封辰。
    高大丫有些害羞紧张,却还是点点头,“他们是好人,很好很好的人。”
    如果不是他们,她就被娘和后爹打死了吧?
    俩干事对那位乡下唐姑娘可好奇呢,没想到高大丫认识,就拉着她问东问西。
    大丫得先回家做饭,约好下午过来给他们讲唐圆救她出火坑的事迹。
    唐家村。
    一群人围在封辰家的院子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唐圆和那个奇怪的叫沼气灶的铁盒子。
    唐圆扭头问堂屋那边:“菜切好了嘛?咱们先炒个辣白菜片试试。”
    草棚子没有墙,四面透风的也不怕呛。
    不过为了保护火苗,她还是让封辰做了三面铁围子挡着,免得被风吹歪浪费气儿。
    唐爱国几个动作快,都不用封奶和唐妈往这里送,一个个甘愿当跑腿的。
    唐圆:“那我打火儿咯。”
    众人立刻屏息凝神,盯着她纤细的手指。
    “啪嗒”一声,一簇幽蓝的火苗窜出来,舔在双耳铁锅的底部。
    “哇~”大家伙儿瞪眼张嘴,仿佛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奇迹。
    “不用烧得满屋子烟灰,就那么啪嗒一扭开关就能做饭!”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努力睁着自己浑浊的双眼,满眼都是兴奋和希望,“好,真好,活得年头久啥新鲜光景儿都能看着。”
    锅底很快热了,封辰往里倒了一提豆油。
    蓝色的火舌舔着锅底,油也很快冒烟儿。
    下辣椒、下白菜块,油锅发出“滋啦”声,白气升腾。
    谢蔚然“咔嚓”摁下快门,拍了几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丁爱萍和江城生也在,这一次他们没错过关键时候。
    用沼气炒出来的第一盘辣白菜没机会上桌,被唐爱国、唐爱党等青年在院子里就瓜分了。
    “这仙气儿炒出来的白菜,吃了身强力壮,抢!”
    没抢着的直懊恼。
    唐炳德一口没捞着!
    那帮瘪犊子也没惯着他这个大队长,抢的时候压根儿没想着给他吃一口。
    好气!
    “圆圆姐姐,你也给我们家修个仙气儿池子呗?”几个孩子跑到棚子这边,拉着唐圆的衣角请求。
    有的是童言童语,有的是家长唆使来的。
    唐圆笑道:“都排队等着,先修大队的,修完大队的再修个人的。”
    修沼气池成本不高,她家这个用了目前最好的材料,修完也就不到40的成本费,如果是其他社员估计不用三十。
    年底分红以后,来年大部分人家都修得起。
    天色暗下去,有人喊道:“不说还能照明嘛,快给我们瞅瞅咋点灯啊。”
    “对对,给我们瞧瞧,太稀罕了。这要是沼气能点灯,谁还买煤油啊,一斤三毛五呢。”
    唐圆从市里买了沼气灯的相关配件和说明书,她和封辰、季宏岳一起研究组装的。
    沼气灯的关键是烧新的纱罩。
    新纱罩烧得好不好那关系可大,能影响沼气灯的亮度和工作效率。
    烧费了几个之后封辰就掌握了完美的烧纱罩技术。
    这点唐圆和季宏岳都差一点。
    沼气灯其实和沼气灶的工作原理差不多,有个喷射装置,将沼气通过喷嘴射出,就会发出白光用来照明。
    拧开开关,沼气灯瞬间亮起来,过了两秒便稳定下来。
    “啊!好神奇!”孩子们欢呼着,大人们也眼神狂热。
    这是高科技儿?
    他们有一种自己大队以前是彻底的土包子,现在开始接触新社会的感觉。
    听说城里人都用电灯电话,他们见都没见过呐。
    唐圆给在场的社员们普及了一下沼气灯的工作原理,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是听得很认真。
    唐圆主要是给他们讲沼气灯的维护,光亮的时候不能随便去动,免得把纱罩碰碎,那就不亮了。
    听她这般说,众人不约而同地往后退,生怕自己大喘气把那灯给碰碎了。
    谢蔚然几个记者把这一幕幕都用相机记录下来。
    谢蔚然还得负责给郭岩转述呢。
    郭岩没在场,前几天出气后他就回市里了,毕竟市里还有很多工作呢。
    他已经写了相关申请报告,打算先给市长审批,然后在市委会议上提出来。
    他得详细罗列沼气的用途、好处,唐圆给他说过,这是一门新兴能源,可以节省发电的原料,而且不污染空气,使用方便,还能辅助农业、养殖业,是农民的好帮手。
    他相信市委会议肯定会通过他的申请,到时候他要在玉安市修建成千上万,不、几万的沼气池!
    同理季宏岳也要在彬州县提交这样的申请报告。
    季宏岳的报告有唐圆帮着润色,自然万无一失。
    晚上这顿饭,唐圆让爹娘把唐炳德、刘支书等人都请过来,美其名曰尝尝沼气做的第一顿饭。
    刘支书接到邀请五味杂陈的,有高兴有酸涩,但还是带上鸡蛋、面条高高兴兴地来了。
    唐炳德这几天睁开眼就到沼气池这里来溜达,有时候能守一天。
    今儿他重点跟唐圆商量给大队修大的沼气池。
    这个小沼气池足够家用的,但是要想驱动发电机或者磨面机或者啥机器的,这个还不够。
    要大一旦的沼气池,更多的沼气。
    大队可以养更多猪,自然就有更多原料产更多气。
    唐圆就喜欢唐炳德这点,满脑子都是工作上进,这是扶贫干部最喜欢的扶贫对象类型。
    唐圆:“七爷,我考察过了,咱们牲口院儿那边儿最合适。”
    那里有一大片场院儿,以后可以修建相应的配套设施,而且离村里有一定距离,更安全。
    有人忍不住道:“那、没地儿打场了啊。”
    唐炳德:“没事,大不了直接在麦地里压场打场。”
    活人能让尿憋死?
    他见着这个沼气池就生出无数想头儿,沼气能做饭,省了柴火吧?沼液能当农药,还能当牲畜饲料添加剂,让它们长得更肥更健康。沼渣能当肥料,这本身就是猪粪的作用也没浪费吧?关键沼渣还能养鱼养蚯蚓,那蚯蚓也能喂猪喂鸡鸭。
    这么一算,等于他们大队没有多出材料,却多养了蚯蚓、鱼、鸡鸭猪!
    以前为啥不多养?
    除了一开始那两年上头有人瞎规定,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让养,后来根本没人管。
    哪个城里干部能天天下乡盯着老百姓?还不是大队干部瞎折腾?
    只要大队干部不折腾,那根本没人来折腾农民。
    不多养的原因是没东西养。
    地里出产的粮食就那些,交够爱国粮,尽量卖余粮,还要留够口粮,哪里还能剩一点?
    就这样社员都不见得吃多饱呢。
    现在多了蚯蚓这一物当饲料,那鸡鸭猪就是额外多出来的。
    除了交公社任务,大队自己也能杀猪吃肉,还能跟城里单位联系卖给人家。
    以前他没本事联系城里单位,现在不是有季干部和郭组长、谢记者嘛。
    对了,还有呢,鱼仙人说养猪多了以后不直接卖猪肉,可以卖猪肉罐头、香肠、熏肉腊肉啥的。
    这东西保质期久,不容易坏,价格还高呢。
    哎呀,这么一想,唐炳德恨不得时间快点过去,好让他看到那富裕的场景。
    又想时间慢点,让他多活两年,多看看未来美好的光景。
    他甚至已经想到以后大队的肥沃田地用来种粮食,那些贫瘠的土地就用来盖厂房。
    厂房是唐圆给他灌输的观念,大队办厂!
    这顿饭吃到晚上九点才散场。
    唐炳德喝得醉醺醺的,也不用人扶,自己背着手迈着轻飘飘的步伐,走着走着还唱起来了。
    后面的刘支书被他吓一个激灵,这个老东西!
    第二天谢蔚然和县记者们也跟唐圆几个告辞。
    他们得回单位了。
    唐圆给谢蔚然准备了礼物,几条熏肉,一大包晒干的山药片和一大包晒干的地瓜枣,一大包野花椒、枸杞、木耳。
    谢蔚然不肯要,却被强塞,唐圆说还要给郭组长分一半呢,必须带上,最后他不得不收下。
    他是坐着郭岩从市里给安排的车回的,要给大队送修大沼气池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