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末日来的[七零] 第163节

    尤其街道办的人还认识他们,对他们帮大丫出头的事儿有深刻印象。
    街道办的领导都出来了,亲切地和唐圆交谈,还问问街道办能不能也建个沼气池啊?
    唐圆笑道:“城里有电,更方便更安全,乡下是山高路远通电不方便。”
    这句话又恭维了城里人,让街道办的人升起一股优越感,心里美滋滋的,嗯,当然还是城里好。
    聊了一会儿,很开心,街道办的人就给大丫办了粮油关系暂时转出,转回日期待定。
    这样大丫到时候可以拿着文件去公社粮管所买粮食。
    乡下粮管所一般只进不出的,乡下人要换粮票都不能用钱买,只能推着粮食去换。
    但是有这个合法的文件,她就可以花钱买粮食出来。
    大丫对唐圆和封辰更加佩服了,油然生出一种有能耐真好的感觉。
    从前她感觉死也摆脱不掉的噩梦,唐圆姐一脚就给踹飞了。
    还有这一般人根本没有办法办理的户口关系,唐圆姐也一句话搞定了。
    真的,如果是她自己,你下乡就下乡,口粮是别想带出去的,要么让你婆婆领了要么就过期作废。
    要那样,必然是每个月来回三天三夜也得取走的。
    她不能干吃圆圆姐家的粮食。
    “圆圆姐,你们忙去吧,我自己去跟李姨说一声,回来就收拾行李出发去唐家村啦。”
    她头发剪得短短的,面黄肌瘦像个男孩子,所以也不怕自己赶路。
    她可以坐车去下面公社,然后从公社搭车去唐家村的。
    唐圆:“你先去跟李金燕说一声,回头我安排人和你一起过去。”
    县里有要去公社的干事或者有公社过来开会要回去的,到时候让大丫和他们同行。
    他们又陪着大丫去了李金燕上班的地方。
    唐圆和封辰没露面,大丫自己去的。
    大丫把事情简单说一下,“李姨,圆圆姐对我有救命之恩,现在她需要我我得去帮她。这几天你先自己做饭洗衣服,等我回来还归我干。”
    李金燕愣了一下,她不看报纸,不知道唐圆的事儿,最关心的自然是钱,“她给你多少钱?”
    大丫睁大了眼睛,“她救了我。”
    李金燕看了看周围,怕人家笑话自己,压低声音道:“你傻呀,你看谁家能随便请保姆?领导家雇个保姆每月得给三十块呢。”
    大丫随她怎么说,她不是自己亲娘,想打骂自己就名不正言不顺,虽然自己在家吃饭,但是自己也干活儿,而且也交伙食费了。
    她从心理上就不觉得欠李金燕什么,所以一点都不心虚气短。
    李金燕没把她当自己人,她当然也没把李金燕当自己人。
    周家只是她暂时栖身之所。
    她早晚要搬出去的。
    而唐圆是她的救命恩人,有本事有能耐,她以后要跟着圆圆姐干!
    她在心里划好了亲疏远近,自然急唐圆之所急。
    李金燕气够呛,有心不许她去,却又没法强迫,只得拉着脸道:“你可不能糊涂,干活了该要钱就要钱。”
    大丫只是笑,说好,心里却道:我在你家也当保姆,你说的却是你吃我的,一个月才交三块八够干啥的?人家圆圆姐管我吃住,必然不会管我要钱呢。
    大丫几句话说完就跑出去找唐圆了。
    她竟然有一种当初从亲娘家逃出来的轻松感,那种感觉她记忆可深刻了,哪怕过去多少时间都不会忘记。
    就好像以前自己活在一个墙缝里,整天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突然某天就被放出来,见了灿烂的日头,吹了清爽的风,呼吸了新鲜的空气。
    这一刻,又有那种感觉啦。
    唐圆和封辰就把大丫带去县委招待所,放下行李先去找季宏岳一起吃饭。
    季宏岳上午可没闲着,他一直在安排学员们的食宿情况。
    看到大丫,知道她要去照顾封奶,季宏岳眼睛都亮了。
    他高兴道:“大丫同志,麻烦你精心照顾封奶奶,每个月我额外补贴你十元看护费。”
    大丫脸涨得通红,这是县领导啊,咋一点架子没有呢?还拜托她,多难为情啊。
    她连连摆手,语无伦次,“不、不、不要的。”
    唐圆笑道:“要的,我也给你十块,这样你安心在乡下照顾我们奶奶,我们也能安心在这里工作。”
    听闻圆圆姐和封大哥要在这里工作,大丫肃然起敬,登时觉得自己肩上有了重担。
    她点头保重,“放心吧,我肯定会好好照顾封奶奶的。”
    季宏岳:“正好明儿一早有车去公社那里,我跟司机说一声,再给公社那边打个电话,让人过去跟大队长和唐婶儿他们说一声。”
    说实话,封奶奶脚崴了,季宏岳也担心呢,估计唐圆和封辰待两天就得急着回家看看。
    有个大丫去照顾,俩人也放心在这里培训。
    下午唐圆又去买了一堆生活用品,把季宏岳的票给用个七七八八,主要是肥皂洗衣粉卫生纸什么的,让大丫一起带回去。
    第二日一早吃过饭,季宏岳又买上一兜子二合面馒头和包子,让大丫带着路上吃,又让她给家里捎信带好儿。
    大丫原本顶腼腆不好意思,被季宏岳搞得都顾不得害臊了,一叠声说记住了。
    目送卡车离去,唐圆挥挥手。
    大丫也探出头来使劲挥手,“圆圆姐,封大哥,季干部,放心吧!”
    司机看得直乐,嘿,第一次见从城里去乡下高兴成这样的,平日里他拉别人,一个个都哭丧着脸就跟被下放劳改似的。
    送走大丫以后,唐圆他们就回去上课了。
    报名学习的人数太多,所以分几期培训,外县的后续还会再来几批。
    这一批主要是本县和邻县的学员。
    第一天大家先做个交流,自我介绍一下,说说各大队的特点,比如名字来历、地势高低、干旱、土质肥沃否、什么特产等等。
    唐圆当然不是让他们随便介绍的,她会根据介绍给出大队的最有发展路线。
    比如有个学员描述他们大队的情况,她立刻判断他们是砂质壤土,光照不错,那就很适合种葡萄搭配樱桃。
    如果大面积种植葡萄和樱桃,就可以发展相关产业,酿葡萄酒、晒葡萄干、做葡萄汁、葡萄罐头等。
    这年头交通还没那么发达,新疆吐鲁番的葡萄还没有全国畅销呢,很多省都是本地自产自销。
    这么介绍一下,大家就熟悉起来,学员们对唐圆就越发敬佩,人家是真的有本事的!
    原本有些是跟风来学习的,并不服气唐圆,还想考考她呢,现在一听瞬间服气,不敢考她了。
    “唐老师,有时间去我们大队看看啊。”
    有些学员立刻热情地发出邀约。
    还有几个男青年用近乎痴迷的眼神盯着她,看向封辰的目光都暗含敌意了。
    封辰:“……呵呵。”
    第二天正式上课的时候,谢行知、季宏岳陪着崔书记,高盛、刘光明等人跟随其后,过来旁听一下。
    他们在窗外听着唐圆说什么种果树种蔬菜的,刘光明皱眉,嘟囔道:“不是教修沼气池嘛,这是在说啥?”
    季宏岳瞥了他一眼,“刘科长,经济共同体这种词汇你怕是听不懂。”
    唐圆在讲简单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修沼气池不是单纯的要那么一个沼气池,而是要发展相关的有特色的生态农业。
    她希望彬州县各公社大队找准自己的特长,专攻自己的特产,千万不要一窝蜂学样。
    你适合种葡萄樱桃,他适合种苹果山楂,那边可能适合种西瓜面瓜等,还有的适合蔬菜。
    发展自身的基础上互相合作,把本县发展成一个经济整体,提升总体竞争力,再团结其他县,那么整个市就有特色,又会提升更大的竞争力。
    唐圆没说出口的是,这样改开以后你们才能力争上游,去抢国际订单,才不会因为单打独斗被人狂甩在屁股后头,甚至成为贫困县需要别的省份对口扶贫啥的。
    谢行知一下子听得入迷了。
    这是非常新颖又冲击的理念,跟现在的观念是不符合的。
    毕竟现在一个厂子就是一个小社会,都讲究圈子,跟其他单位比来比去的。
    各县、公社也是如此,根本就没有合作概念。
    仔细一想,他们的确需要寻求突破了。
    那就从他们彬州县开始尝试吧!
    刘光明还想说什么,谢行知浓眉一紧,低声斥道:“闭嘴,听着。”
    第71章 有出息
    通过让学员们自我介绍, 唐圆也大体掌握了他们的水平。
    大部分公社、大队领导都是有点数的,派来学修建沼气池的基本都是初中水平,还有几个高中水平的。
    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蠢货想浑水摸鱼, 干啥事都只安排自己亲戚或者给自己送好处的社员, 送了小学都没读几天的过来。
    别说看结构图了,就简单的读写都费劲。
    这种没点本事的吧他毛病还格外大, 唐圆讲了一个知识点就往下讲, 他便在下面叽歪,“小唐, 那个你再讲讲, 还没讲明白呢。”
    他没听懂就是没讲明白。
    旁边人就示意他别出声, 不要打扰唐老师讲课, 回头大家给他补补。
    他不肯, 非要小唐给讲。
    他看出来了, 唐圆不待见他, 笑话他没读几天书。
    拽啥啊?你不是也没读几天书?你一个娘们儿都能当老师, 能修沼气池,我一个大男人照你差哪儿了?
    再叽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