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末日来的[七零] 第165节
一开始唐圆想请他去饭店吃,封大伯不肯,说饭店贵也不咋好吃,还是医院食堂小炒划算。
封大伯对他俩上报纸、帮大队修沼气池、进县沼气办拿工资的事儿特别开心,当时拍着封辰的肩膀当场就红了眼眶,一个劲儿地念叨:“有出息好,有出息好,你有这么好的媳妇儿和工作,你爹娘终于可以放心了。”
唐圆明白,其实是封大伯自己终于放心了,之前侄子不务正业,他嘴上不说心里是焦虑的。
现在看封辰也算成家立业,自己对二弟的愧疚之心终于也能放下。
唐圆和封辰都不觉得封大伯欠他们什么,自然也想让他放心,
后面再和封大伯吃饭,他们就很随意,就当晚辈去看看长辈,长辈带他们吃饭,不需要客气。
这样封大伯舒服,他们也自在。
对于怕他们沾边沾光的人,他们会远着,对于喜欢他们的长辈,他们也会有分寸地亲近。
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就是舒服为上么。
并不全是利益。
不过他们没有再去大伯家吃过饭,虽然封大伯试探地邀请了一次,封辰以沼气办忙为由拒绝了,封大伯就没再邀请,只是让他们有空就来医院跟他吃饭,封辰又答应了。
培训班要结束,前天唐圆就和封辰去找封大伯吃了顿饭,说了要回家的事儿,这两天忙就不过去了。
封大伯还让他们把给封奶的钱捎回去,又说今年他会回家过年,让跟封奶说一声。
封辰觉得就没必要再去跟大伯特意说一声了,唐圆寻思就过去打个招呼也好,会让大伯觉得他们心里也有他。
这样大伯会更舒服,有时候小辈对长辈的问候、打招呼,就是长辈所求的尊重了。
封辰自然听她的,便控制骡子拐弯,朝着人民医院的方向去。
不等到医院呢,竟然在路上碰到了杨淑娟。
杨淑娟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尼龙网兜,里面装着几包点心、几个苹果还有俩罐头。
她看到封辰和唐圆便道:“来县里有日子了怎么不到家里去吃饭?这是嫌弃大伯母做饭难吃呢?”
封辰微微挑眉,淡声道:“没,县里事儿多,工作忙,走不脱。”
杨淑娟要被他气死,工作忙你一天到晚去县医院找老封吃饭?再忙吃晚饭的时间没有睡觉的时间没有?
我看不是没时间,是没有心。
唐圆怕封辰把大伯母气死,让封大伯也跟着难受,便赶紧道:“大伯母,实在是不好意思啊,是我觉得你工作忙,我们不好过去打扰。”
杨淑娟原本勉强堆起来的笑都挂不住,哼笑一声,“你们现在出息了,贵人事忙,想不起我这个大伯母。走吧,今儿家去住,我给你们做好吃,我还给老太太买了一些礼物,你们给带回去。”
封辰不动,那骡子就站得纹丝不动,鬃毛在寒风里波浪一样起伏。
“大伯母,礼物我们给奶带回去,饭就不用麻烦你了。”
杨淑娟真险些被他气死。
你们不去吃饭,我事儿没说你们没办,我给什么礼物?
你大伯给的还少吗?
这沼气池说不得就是老封找人买的又教给你们的呢。
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唐圆的时候杨淑娟都没认出来,毕竟她轻视乡下人,尤其轻视婆家那边的乡下穷亲戚,不可能把报纸上的名人和婆家穷亲戚联系起来。
等同事拿着报纸兴奋地跟她讨论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唐家村是她婆家。
她对唐家村没有什么印象,唯一的印象就是猪圈里的猪,人上厕所它们就在下面拱,又恶心又可怕。
刚结婚那会儿为了笼络男人的心,她过年去过一次,等生了大儿子就懒得去了。
这些年她很少下乡去婆家,嫌远嫌累,嫌乡下脏臭,都是男人抽空下去一趟儿,她要是作一作,男人回去的时候也少,孩子们就更不去。
没想到突然的那个游手好闲的侄子出息了,竟然帮大队修沼气池,还被聘请为沼气办技术顾问。
这是正儿八经地县干事吧?
这可是她给闺女看好的工作。
闺女来年就高中毕业了,这年头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一点都不好安排。
当初大儿子也是她和老封废了好大的力气,花了钱还搭了人情才安排进县医院当实习大夫的。
可哪个领导没有子女亲戚?
他们都要安排自己的晚辈,自然就不会给别人留太多名额。
能额外给老封一个已经是看他当多年会计的份儿上,另外一个除非他退休给闺女接班儿。
可闺女接他的班儿哪有他那个工资啊?当然不行。
至于她在火车站工作,因为很多岗位不需要专业技能,所以早就安排满了,还有不少领导家亲戚排队呢。
她只是一个普通职工,哪有本事安排自己孩子进去?
去后勤卸货?
闺女那小身板可不行。
至于纺织厂女工啥的,她也不是很舍得闺女进去,
她就想集合全家之力把闺女送到机关去当个实习生,转正就是低级办事员。
机关更不是那么好进的,没有三千都办不下来。
她是想让老封走江院长老公丁尚义的门路,所以平时总是撺掇闺女封怡去找江院长家闺女玩儿,她俩正好是同学。
江院长家闺女人家毕业就直接进机关的,那闺女过去给她做伴儿,不是刚好?
可老封却说机会不大,白让闺女给人当小跟班儿,不如纯粹点就做简单朋友。
她对老封的态度挺来气,觉得他对闺女不上心,难道想让闺女下乡?
他咋那么狠的心呢?
平时看着对闺女挺好,也不重男轻女,咋关键时刻就露本色?
她又否定自己的判断,老封很疼闺女,不会真的让她下乡,保不齐是想让她下乡去跟老太太亲近?
他刚结婚那会儿说过,他老娘没闺女整天羡慕人家有闺女的人家,说她要是有个闺女当初就不用那么苦。
这更不可以!
闺女下乡不得学歪了啊?
你看那些下乡知青,回来后一个个都流里流气的。
她后来听说唐圆和封辰进了沼气办,还当了技术顾问,兴冲冲地要找老封说这事儿。
结果老封却挺冷淡,她当即就明白过来,蹭得心头无名火就蹿起三丈高。
好你个老封,早就知道侄子和侄媳妇有出息却不告诉她,这是防着她,怕她沾光还是咋滴?
怎么只有侄子沾大伯光的,就没有大伯沾侄子光的?
她知道当天就跟老封说这事儿,老封还一脸惊讶,“让封怡去沼气办?我听说沼气办到时候要下乡挖沼气池,她能吃的了这苦?”
她就不信,“挖池子自然有社员,哪里用得着沼气办的干事?那唐圆还去给挖池子啊?她是嫂子,咋不得提携一下妹妹?”
她逼着老封跟封辰和唐圆提,结果他一直说下次下次。
一拖再拖,都快一个月了,人家培训班要结束了。
她实在忍不住,就亲自出马了。
其实她的骄傲和自尊让她对找封辰和唐圆帮忙也是有些抵触抗拒的,她以前觉得乡下婆婆和侄子是累赘,她不求他们帮忙只求他们别拖累她家。
她原想着自己不可能有需要封辰帮忙的一天。
没想到现在就需要了。
她心里难堪,给自己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不想去县委那边找怕别人知道了笑话,只逼着老封说,一来二去就拖到唐圆和封辰回家的日子。
最后期限,她咬咬牙就来了。
看到封辰这态度她挺来气的。
你大伯帮你那么多,你可算有用了不得主动开口帮忙?
还用大伯母求到你面前?
你是不是可得意了?
她深吸一口气,道:“封怡还挺想你们的呢,问你们什么时候过去吃饭,她也想去乡下看看奶奶。”
这时候骡子打了个鼻突,等得不耐烦了。
封辰心道,骡子都不信你说的。
他道:“那你们就过年回乡下看看吧,我奶会高兴的。”
封辰是个记仇的,就连跟前世仇人性格、模样有点相似的人他这一世都不搭理,更何况他第一次带着唐圆去大伯家吃饭大伯母就给脸色看。
谁给他媳妇儿脸色看,那他就一辈子不看那人脸色。
说到做到。
杨淑娟干笑一声,“唐圆儿?”
唐圆抱着热水袋,没有封辰给她挡风,小北风吹透了褥子,冷飕飕的,哎呀,你有话就直说吧,假惺惺吃什么饭啊。
她笑道:“大伯母,我们路上还得找地方借宿呢,晚了天太黑赶不到,我们先走了。欢迎你们来乡下过年啊。”
她扬扬手,封辰就清喝一声,骡子立刻哒哒小跑起来,也不去给封大伯打招呼了,想必大伯会体谅的。
杨淑娟气得差点没拎住手里的礼物。
吹了一会儿冷风,她拎着礼物去江院长家。
要说县城谁家风光,那非江院长夫妻莫属了。
他们夫妻俩都是本地人,亲戚多家口大,像崔书记和谢县长都是外调来的,过几年还是要走的。
这夫妻俩给自家亲戚都安排得好工作呢。
比如原本没有县报这个单位,人家为了安排自己侄子,愣是弄出这么个部门,专门给领导写马屁报道。
杨淑娟没有鄙夷,只有满满地羡慕,这有权就是好。
当初有人给自己介绍过姓丁的,自己咋就选了老封个穷小子呢?
封大伯对他俩上报纸、帮大队修沼气池、进县沼气办拿工资的事儿特别开心,当时拍着封辰的肩膀当场就红了眼眶,一个劲儿地念叨:“有出息好,有出息好,你有这么好的媳妇儿和工作,你爹娘终于可以放心了。”
唐圆明白,其实是封大伯自己终于放心了,之前侄子不务正业,他嘴上不说心里是焦虑的。
现在看封辰也算成家立业,自己对二弟的愧疚之心终于也能放下。
唐圆和封辰都不觉得封大伯欠他们什么,自然也想让他放心,
后面再和封大伯吃饭,他们就很随意,就当晚辈去看看长辈,长辈带他们吃饭,不需要客气。
这样封大伯舒服,他们也自在。
对于怕他们沾边沾光的人,他们会远着,对于喜欢他们的长辈,他们也会有分寸地亲近。
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就是舒服为上么。
并不全是利益。
不过他们没有再去大伯家吃过饭,虽然封大伯试探地邀请了一次,封辰以沼气办忙为由拒绝了,封大伯就没再邀请,只是让他们有空就来医院跟他吃饭,封辰又答应了。
培训班要结束,前天唐圆就和封辰去找封大伯吃了顿饭,说了要回家的事儿,这两天忙就不过去了。
封大伯还让他们把给封奶的钱捎回去,又说今年他会回家过年,让跟封奶说一声。
封辰觉得就没必要再去跟大伯特意说一声了,唐圆寻思就过去打个招呼也好,会让大伯觉得他们心里也有他。
这样大伯会更舒服,有时候小辈对长辈的问候、打招呼,就是长辈所求的尊重了。
封辰自然听她的,便控制骡子拐弯,朝着人民医院的方向去。
不等到医院呢,竟然在路上碰到了杨淑娟。
杨淑娟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尼龙网兜,里面装着几包点心、几个苹果还有俩罐头。
她看到封辰和唐圆便道:“来县里有日子了怎么不到家里去吃饭?这是嫌弃大伯母做饭难吃呢?”
封辰微微挑眉,淡声道:“没,县里事儿多,工作忙,走不脱。”
杨淑娟要被他气死,工作忙你一天到晚去县医院找老封吃饭?再忙吃晚饭的时间没有睡觉的时间没有?
我看不是没时间,是没有心。
唐圆怕封辰把大伯母气死,让封大伯也跟着难受,便赶紧道:“大伯母,实在是不好意思啊,是我觉得你工作忙,我们不好过去打扰。”
杨淑娟原本勉强堆起来的笑都挂不住,哼笑一声,“你们现在出息了,贵人事忙,想不起我这个大伯母。走吧,今儿家去住,我给你们做好吃,我还给老太太买了一些礼物,你们给带回去。”
封辰不动,那骡子就站得纹丝不动,鬃毛在寒风里波浪一样起伏。
“大伯母,礼物我们给奶带回去,饭就不用麻烦你了。”
杨淑娟真险些被他气死。
你们不去吃饭,我事儿没说你们没办,我给什么礼物?
你大伯给的还少吗?
这沼气池说不得就是老封找人买的又教给你们的呢。
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唐圆的时候杨淑娟都没认出来,毕竟她轻视乡下人,尤其轻视婆家那边的乡下穷亲戚,不可能把报纸上的名人和婆家穷亲戚联系起来。
等同事拿着报纸兴奋地跟她讨论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唐家村是她婆家。
她对唐家村没有什么印象,唯一的印象就是猪圈里的猪,人上厕所它们就在下面拱,又恶心又可怕。
刚结婚那会儿为了笼络男人的心,她过年去过一次,等生了大儿子就懒得去了。
这些年她很少下乡去婆家,嫌远嫌累,嫌乡下脏臭,都是男人抽空下去一趟儿,她要是作一作,男人回去的时候也少,孩子们就更不去。
没想到突然的那个游手好闲的侄子出息了,竟然帮大队修沼气池,还被聘请为沼气办技术顾问。
这是正儿八经地县干事吧?
这可是她给闺女看好的工作。
闺女来年就高中毕业了,这年头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一点都不好安排。
当初大儿子也是她和老封废了好大的力气,花了钱还搭了人情才安排进县医院当实习大夫的。
可哪个领导没有子女亲戚?
他们都要安排自己的晚辈,自然就不会给别人留太多名额。
能额外给老封一个已经是看他当多年会计的份儿上,另外一个除非他退休给闺女接班儿。
可闺女接他的班儿哪有他那个工资啊?当然不行。
至于她在火车站工作,因为很多岗位不需要专业技能,所以早就安排满了,还有不少领导家亲戚排队呢。
她只是一个普通职工,哪有本事安排自己孩子进去?
去后勤卸货?
闺女那小身板可不行。
至于纺织厂女工啥的,她也不是很舍得闺女进去,
她就想集合全家之力把闺女送到机关去当个实习生,转正就是低级办事员。
机关更不是那么好进的,没有三千都办不下来。
她是想让老封走江院长老公丁尚义的门路,所以平时总是撺掇闺女封怡去找江院长家闺女玩儿,她俩正好是同学。
江院长家闺女人家毕业就直接进机关的,那闺女过去给她做伴儿,不是刚好?
可老封却说机会不大,白让闺女给人当小跟班儿,不如纯粹点就做简单朋友。
她对老封的态度挺来气,觉得他对闺女不上心,难道想让闺女下乡?
他咋那么狠的心呢?
平时看着对闺女挺好,也不重男轻女,咋关键时刻就露本色?
她又否定自己的判断,老封很疼闺女,不会真的让她下乡,保不齐是想让她下乡去跟老太太亲近?
他刚结婚那会儿说过,他老娘没闺女整天羡慕人家有闺女的人家,说她要是有个闺女当初就不用那么苦。
这更不可以!
闺女下乡不得学歪了啊?
你看那些下乡知青,回来后一个个都流里流气的。
她后来听说唐圆和封辰进了沼气办,还当了技术顾问,兴冲冲地要找老封说这事儿。
结果老封却挺冷淡,她当即就明白过来,蹭得心头无名火就蹿起三丈高。
好你个老封,早就知道侄子和侄媳妇有出息却不告诉她,这是防着她,怕她沾光还是咋滴?
怎么只有侄子沾大伯光的,就没有大伯沾侄子光的?
她知道当天就跟老封说这事儿,老封还一脸惊讶,“让封怡去沼气办?我听说沼气办到时候要下乡挖沼气池,她能吃的了这苦?”
她就不信,“挖池子自然有社员,哪里用得着沼气办的干事?那唐圆还去给挖池子啊?她是嫂子,咋不得提携一下妹妹?”
她逼着老封跟封辰和唐圆提,结果他一直说下次下次。
一拖再拖,都快一个月了,人家培训班要结束了。
她实在忍不住,就亲自出马了。
其实她的骄傲和自尊让她对找封辰和唐圆帮忙也是有些抵触抗拒的,她以前觉得乡下婆婆和侄子是累赘,她不求他们帮忙只求他们别拖累她家。
她原想着自己不可能有需要封辰帮忙的一天。
没想到现在就需要了。
她心里难堪,给自己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不想去县委那边找怕别人知道了笑话,只逼着老封说,一来二去就拖到唐圆和封辰回家的日子。
最后期限,她咬咬牙就来了。
看到封辰这态度她挺来气的。
你大伯帮你那么多,你可算有用了不得主动开口帮忙?
还用大伯母求到你面前?
你是不是可得意了?
她深吸一口气,道:“封怡还挺想你们的呢,问你们什么时候过去吃饭,她也想去乡下看看奶奶。”
这时候骡子打了个鼻突,等得不耐烦了。
封辰心道,骡子都不信你说的。
他道:“那你们就过年回乡下看看吧,我奶会高兴的。”
封辰是个记仇的,就连跟前世仇人性格、模样有点相似的人他这一世都不搭理,更何况他第一次带着唐圆去大伯家吃饭大伯母就给脸色看。
谁给他媳妇儿脸色看,那他就一辈子不看那人脸色。
说到做到。
杨淑娟干笑一声,“唐圆儿?”
唐圆抱着热水袋,没有封辰给她挡风,小北风吹透了褥子,冷飕飕的,哎呀,你有话就直说吧,假惺惺吃什么饭啊。
她笑道:“大伯母,我们路上还得找地方借宿呢,晚了天太黑赶不到,我们先走了。欢迎你们来乡下过年啊。”
她扬扬手,封辰就清喝一声,骡子立刻哒哒小跑起来,也不去给封大伯打招呼了,想必大伯会体谅的。
杨淑娟气得差点没拎住手里的礼物。
吹了一会儿冷风,她拎着礼物去江院长家。
要说县城谁家风光,那非江院长夫妻莫属了。
他们夫妻俩都是本地人,亲戚多家口大,像崔书记和谢县长都是外调来的,过几年还是要走的。
这夫妻俩给自家亲戚都安排得好工作呢。
比如原本没有县报这个单位,人家为了安排自己侄子,愣是弄出这么个部门,专门给领导写马屁报道。
杨淑娟没有鄙夷,只有满满地羡慕,这有权就是好。
当初有人给自己介绍过姓丁的,自己咋就选了老封个穷小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