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末日来的[七零] 第175节
假如季宏岳给他寄匿名信,他多半看看就丢一边了,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会为了一个不露面的人得罪职工。
可邹金泉来说就不一样,邹金泉是老职工,他要是天天来闹腾说吴金思想道德败坏,工厂为啥还让他做质检,那工厂领导也顶不住压力的。
邹金泉直接说听知青办的人无意中说的,他没有权力人家不给作证,但是确有此事,领导问肯定可以。
再说不是还有大队么?
打个电话一问便知!
黄书记自然不会一收到举报立刻核实,得找人开个会讨论一下怎么解决。
他让邹金泉先回去。
邹金泉:“黄书记,您可得当回事呀,不能便宜了这个败类。他是个坏良心的,谁知道他哪天不高兴,往酱油里投毒呢?”
黄书记脸色一沉,低喝道:“邹金泉,不许胡说!”
你在这里大呼小叫,外面听不真切保不齐怎么瞎传,到时候直接说酱油厂投毒毒死人了。
黄书记找厂长、厂办主任即刻开了个会,一起给知青办领导打了个电话。
知青办给吴金掩饰,可酱油厂领导施压,把如果酱油厂出事儿知青办领导要跟吴金一起负责的话抛出来知青办就怂了。
知青办领导给了吴金劳改的砖窑厂以及下乡大队的联系方式。
虽然原件被吴金拿走了,可知青办领导也不傻,关键信息是记录的。
举报信又不是什么关键的,想要多的是。
酱油厂这边又给前进大队留言、给砖窑厂打电话确认。
两天后收到唐炳德的回电,证实吴金的事儿。
酱油厂几个领导又开了一个会。
前进大队的大黑牛没被杀,不是吴金停手,是人家大队机灵,如果不是大队的二队长及时发现,大黑牛就会被害死。
所以这事儿证明吴金心就是又狠又坏的。
这样一个人万一对谁怀恨在心就给酱油厂搞破坏……
几个领导一起打了个寒噤,谁也承担不起那个责任。
厂办主任也只是收了他的烟酒,可不能跟他共沉沦。
最后三位领导一起拍板给吴金调岗,换个不重要的岗位,让他负责清洗材料。
因为这是吴金以前的事儿,劳改完毕且目前没犯事儿,又是工厂正式职工,所以他们也不能开除人家。
即便劳改犯刑满释放也是可以工作的,何况他事儿比较轻,只是影响恶劣。
但是调岗也够他受的。
清洗材料这活儿跟翻料一样又累又脏,而且没什么前途。
接到调岗通知的时候吴金直接惊呆了。
凭啥?为啥啊?
他立刻跑去找厂办主任打听,他可是花了不少钱给主任送礼的!
结果主任已经让家里人把他活动质检员送的烟酒还给他妈了。
厂办主任还暗示他不要闹,可能书记就等着他闹呢,毕竟你劳改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儿吧?
闻言吴金真是晴天霹雳的感觉。
谁?是谁这么恶毒,那么点小事儿抓着他不放,想毁了他是吧?
当初给知青办写信举报他,现在又给酱油厂写信举报他?
佟雪!
一定是她,这个恶毒的女人,记恨他玩弄她抛弃她,所以就写信想毁了他!
他没怀疑是卫明琪,更不会想到季宏岳身上,毕竟这俩人没提过他下乡的事儿,而且卫明琪之前去乡下装发电机也没告诉他哪个大队,彭云娜都不知道。
至于唐圆他们上报纸,主要是在市报上风光,省报顶多用一小块版面介绍某某县沼气池成功,市委县委领导前去视察指导,然后配上领导照片,并不会大篇幅报道唐圆等人。
而吴金回城以后就自觉跟乡下断了联系,把曾经的污点抛到脑后不闻不问不主动回忆,连肖飞和陈波他都没主动联系提供帮助,更不会去关注前进大队。
所以他真的不知道卫明琪去过前进大队,也不知道季宏岳是前进大队的靠山。
他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佟雪!
第76章 大聪明
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吴金曾经在乡下毒害耕牛、乱搞男女关系的事儿火速传开,自然也传到了隔壁酒厂。
彭云娜就在酒厂上班,负责贴酒标, 晌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就听同事说了。
“云娜, 你知道了吧?”
彭云娜:“什么?”
“你小姑子那个对象呀,你给介绍那个。”同事一脸同情, 眼睛里却藏着压不住的戏谑, 一副看热闹的模样。
还有你这种大嫂呢,非要给那么优秀的小姑子介绍这么一个歪瓜裂枣的对象, 这是和小姑子有仇吧?
彭云娜显摆自己小姑子的时候不少同事都想把自己儿子、弟弟以及亲戚的介绍给她, 彭云娜却用一副很奇怪的口气拒绝了。
当时彭云娜说“我们小姑找对象不只是看男人相貌和工作, 还要看性格的, 第一得人品好, 第二得听她的话。她可是我公婆的老来女, 是我们家的宝儿, 就算结婚也得常回娘家的, 男人不能有意见。”
大家都是人精,潜台词自然听懂了, 无非就是让出嫁的小姑子拿钱给娘家, 婆家不能有意见呗。
一般婆婆那真接受不了这个,自然也就成不了, 于是大家背地里也没少笑话彭云娜算计小姑子。
现在不少人看热闹,咋, 你觍着脸说要人品好、要听话,结果呢, 找一个心肠歹毒的男人给小姑子?
今日毒牛,明日就毒媳妇儿了。
你可真够黑心的啊!
自打吴金这事儿一出, 不少同事话里话外都挖苦彭云娜一个做嫂子的管太多,竟然想拿捏小姑子的婚姻等等,怕不是想给小姑子卖个好价钱?
被人见天这么说,彭云娜终于受不了了,少不得要回家跟婆婆和男人抱怨,说再也不管小姑子婚事了,免得出力不讨好,被小姑子怨恨还被外人嚼舌头多管闲事。
卫明琪知道了只有轻松和高兴,巴不得大嫂不管呢。
当然,季宏岳没告诉她自己找人在彭云娜上班的厂子里散布了一点刺激性的语言,诸如“彭云娜一个做嫂子的整天拿捏小姑子、干涉小姑子婚姻,怕不是想靠小姑子婚事捞好处”等等。
这时候每个厂子就是一个小社会,工人们以厂为家,大家联系紧密,没人能脱离社交。
自然也没人能脱离别人的闲言碎语和目光审判。
老实人会被别人用异样的目光审视压迫,精明狡猾的也一样,一旦被大家说三道四谁都受不了。
季宏岳觉得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情况,让同事和邻居对彭云娜施加压力,如此也不需要卫明琪跟彭云娜正面起冲突,免得影响家庭关系,让卫母难做。
二月初,农机改装完毕,季宏岳跟农机厂众人告辞,坐卡车拉农机回前进大队。
卫明琪买了不少东西,有槽子糕、奶粉、麦乳精、罐头等,让季宏岳拿回去给封奶和唐炳德等人。
季宏岳:“明琪姐,有时间多去我们县和大队转转,帮我们根据需要改进一下机器呗。”
卫明琪笑道:“放心吧,有时间我肯定去。”
他们农机厂的技术员也经常下乡给地方农机手做培训,教他们维修机器。
虽然他们去县里组织的培训班学过,可顶多半年根本学不精,都要在劳动中不断摸索的,这就需要技术员们定期下乡解惑。
进入二月,乡下也就拉开了春忙的序幕。
正是农耕时节,各大队忙着耕地耙地下底肥,要把去年冬天积攒的农家肥一次性全部撒到地里。
今年不需要挑水种棉花,前进大队的社员们一下子轻松不少,都面带笑容聊着不用种棉花的轻松和其他庄稼种起来多省事。
耕地耙地然后就播种,出苗以后间苗锄地、薅草,直到成熟收割,比种棉花少太多活儿了。
这会儿主要是耕地耙地,孩子都能牵牲口,五六十岁的老人也能扶犁铧,青壮年就能集中起来去盖养猪场。
唐大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跟唐爹道:“今年青壮年不拉犁耕地,这春地不是赶不上趟儿了?”
往年牲口不够,都要青壮年拉锁套耕地的,今年人不拉犁,只靠牲口可不够。
唐爹:“季干部帮咱买拖拉机去了。”
唐大伯一惊,下意识喊道:“拖拉机?那得多贵,咱大队哪有那么多钱?”
唐爹:“七叔和支书跟信用社借的。”
唐大伯一听贷款,瞬间焦虑起来,一副寅吃卯粮大队要不过日子的架势。
他开始数落唐爹,“咋当个队长就开始飘了?不知道劝着点啊?”
唐爹早就听闺女分析过,贷款是自己资金不足又想发展的时候必要的手段,非要等自己攒够钱才能买需要的机械,那一辈子都甭想发展起来了。
他还劝唐大伯,结果被唐大伯反过来奚落一顿,他就不说了。
“大哥,我们队还忙着去引水浇麦子呢,我先去忙了啊。”
那几十亩水稻田种了冬小麦,因为水源方便现在正好引水灌溉。
小麦在返青时候浇水,在拔节时候追肥,能大幅度提升小麦的产量,这是唐圆教他的,他记得牢牢的。
最近气温回暖,能稳定五度以上,不会再结冰就很适合浇返青水。
正忙着,有人喊道:“拖拉机,拖拉机来了!”
“季干部帮我们买拖拉机回来啦!”
刘会计立刻用扩音大喇叭吆喝:“季干部帮大队买拖拉机回来啦!”
这是通知大队长以及唐圆等人呢。
自打大队大容量沼气池投入使用,又安装发电机以后,大队就申请了扩音设备。
三个大喇叭花儿一样开在电线杆儿上,通电连着收音机,早上放东方红,晚上放大海航行靠舵手,可算跟上了时代的潮流。
现在只要有点事儿,唐炳德和刘支书、刘会计等人就在劳动室那边用大喇叭吆喝。
可邹金泉来说就不一样,邹金泉是老职工,他要是天天来闹腾说吴金思想道德败坏,工厂为啥还让他做质检,那工厂领导也顶不住压力的。
邹金泉直接说听知青办的人无意中说的,他没有权力人家不给作证,但是确有此事,领导问肯定可以。
再说不是还有大队么?
打个电话一问便知!
黄书记自然不会一收到举报立刻核实,得找人开个会讨论一下怎么解决。
他让邹金泉先回去。
邹金泉:“黄书记,您可得当回事呀,不能便宜了这个败类。他是个坏良心的,谁知道他哪天不高兴,往酱油里投毒呢?”
黄书记脸色一沉,低喝道:“邹金泉,不许胡说!”
你在这里大呼小叫,外面听不真切保不齐怎么瞎传,到时候直接说酱油厂投毒毒死人了。
黄书记找厂长、厂办主任即刻开了个会,一起给知青办领导打了个电话。
知青办给吴金掩饰,可酱油厂领导施压,把如果酱油厂出事儿知青办领导要跟吴金一起负责的话抛出来知青办就怂了。
知青办领导给了吴金劳改的砖窑厂以及下乡大队的联系方式。
虽然原件被吴金拿走了,可知青办领导也不傻,关键信息是记录的。
举报信又不是什么关键的,想要多的是。
酱油厂这边又给前进大队留言、给砖窑厂打电话确认。
两天后收到唐炳德的回电,证实吴金的事儿。
酱油厂几个领导又开了一个会。
前进大队的大黑牛没被杀,不是吴金停手,是人家大队机灵,如果不是大队的二队长及时发现,大黑牛就会被害死。
所以这事儿证明吴金心就是又狠又坏的。
这样一个人万一对谁怀恨在心就给酱油厂搞破坏……
几个领导一起打了个寒噤,谁也承担不起那个责任。
厂办主任也只是收了他的烟酒,可不能跟他共沉沦。
最后三位领导一起拍板给吴金调岗,换个不重要的岗位,让他负责清洗材料。
因为这是吴金以前的事儿,劳改完毕且目前没犯事儿,又是工厂正式职工,所以他们也不能开除人家。
即便劳改犯刑满释放也是可以工作的,何况他事儿比较轻,只是影响恶劣。
但是调岗也够他受的。
清洗材料这活儿跟翻料一样又累又脏,而且没什么前途。
接到调岗通知的时候吴金直接惊呆了。
凭啥?为啥啊?
他立刻跑去找厂办主任打听,他可是花了不少钱给主任送礼的!
结果主任已经让家里人把他活动质检员送的烟酒还给他妈了。
厂办主任还暗示他不要闹,可能书记就等着他闹呢,毕竟你劳改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儿吧?
闻言吴金真是晴天霹雳的感觉。
谁?是谁这么恶毒,那么点小事儿抓着他不放,想毁了他是吧?
当初给知青办写信举报他,现在又给酱油厂写信举报他?
佟雪!
一定是她,这个恶毒的女人,记恨他玩弄她抛弃她,所以就写信想毁了他!
他没怀疑是卫明琪,更不会想到季宏岳身上,毕竟这俩人没提过他下乡的事儿,而且卫明琪之前去乡下装发电机也没告诉他哪个大队,彭云娜都不知道。
至于唐圆他们上报纸,主要是在市报上风光,省报顶多用一小块版面介绍某某县沼气池成功,市委县委领导前去视察指导,然后配上领导照片,并不会大篇幅报道唐圆等人。
而吴金回城以后就自觉跟乡下断了联系,把曾经的污点抛到脑后不闻不问不主动回忆,连肖飞和陈波他都没主动联系提供帮助,更不会去关注前进大队。
所以他真的不知道卫明琪去过前进大队,也不知道季宏岳是前进大队的靠山。
他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佟雪!
第76章 大聪明
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
吴金曾经在乡下毒害耕牛、乱搞男女关系的事儿火速传开,自然也传到了隔壁酒厂。
彭云娜就在酒厂上班,负责贴酒标, 晌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就听同事说了。
“云娜, 你知道了吧?”
彭云娜:“什么?”
“你小姑子那个对象呀,你给介绍那个。”同事一脸同情, 眼睛里却藏着压不住的戏谑, 一副看热闹的模样。
还有你这种大嫂呢,非要给那么优秀的小姑子介绍这么一个歪瓜裂枣的对象, 这是和小姑子有仇吧?
彭云娜显摆自己小姑子的时候不少同事都想把自己儿子、弟弟以及亲戚的介绍给她, 彭云娜却用一副很奇怪的口气拒绝了。
当时彭云娜说“我们小姑找对象不只是看男人相貌和工作, 还要看性格的, 第一得人品好, 第二得听她的话。她可是我公婆的老来女, 是我们家的宝儿, 就算结婚也得常回娘家的, 男人不能有意见。”
大家都是人精,潜台词自然听懂了, 无非就是让出嫁的小姑子拿钱给娘家, 婆家不能有意见呗。
一般婆婆那真接受不了这个,自然也就成不了, 于是大家背地里也没少笑话彭云娜算计小姑子。
现在不少人看热闹,咋, 你觍着脸说要人品好、要听话,结果呢, 找一个心肠歹毒的男人给小姑子?
今日毒牛,明日就毒媳妇儿了。
你可真够黑心的啊!
自打吴金这事儿一出, 不少同事话里话外都挖苦彭云娜一个做嫂子的管太多,竟然想拿捏小姑子的婚姻等等,怕不是想给小姑子卖个好价钱?
被人见天这么说,彭云娜终于受不了了,少不得要回家跟婆婆和男人抱怨,说再也不管小姑子婚事了,免得出力不讨好,被小姑子怨恨还被外人嚼舌头多管闲事。
卫明琪知道了只有轻松和高兴,巴不得大嫂不管呢。
当然,季宏岳没告诉她自己找人在彭云娜上班的厂子里散布了一点刺激性的语言,诸如“彭云娜一个做嫂子的整天拿捏小姑子、干涉小姑子婚姻,怕不是想靠小姑子婚事捞好处”等等。
这时候每个厂子就是一个小社会,工人们以厂为家,大家联系紧密,没人能脱离社交。
自然也没人能脱离别人的闲言碎语和目光审判。
老实人会被别人用异样的目光审视压迫,精明狡猾的也一样,一旦被大家说三道四谁都受不了。
季宏岳觉得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情况,让同事和邻居对彭云娜施加压力,如此也不需要卫明琪跟彭云娜正面起冲突,免得影响家庭关系,让卫母难做。
二月初,农机改装完毕,季宏岳跟农机厂众人告辞,坐卡车拉农机回前进大队。
卫明琪买了不少东西,有槽子糕、奶粉、麦乳精、罐头等,让季宏岳拿回去给封奶和唐炳德等人。
季宏岳:“明琪姐,有时间多去我们县和大队转转,帮我们根据需要改进一下机器呗。”
卫明琪笑道:“放心吧,有时间我肯定去。”
他们农机厂的技术员也经常下乡给地方农机手做培训,教他们维修机器。
虽然他们去县里组织的培训班学过,可顶多半年根本学不精,都要在劳动中不断摸索的,这就需要技术员们定期下乡解惑。
进入二月,乡下也就拉开了春忙的序幕。
正是农耕时节,各大队忙着耕地耙地下底肥,要把去年冬天积攒的农家肥一次性全部撒到地里。
今年不需要挑水种棉花,前进大队的社员们一下子轻松不少,都面带笑容聊着不用种棉花的轻松和其他庄稼种起来多省事。
耕地耙地然后就播种,出苗以后间苗锄地、薅草,直到成熟收割,比种棉花少太多活儿了。
这会儿主要是耕地耙地,孩子都能牵牲口,五六十岁的老人也能扶犁铧,青壮年就能集中起来去盖养猪场。
唐大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跟唐爹道:“今年青壮年不拉犁耕地,这春地不是赶不上趟儿了?”
往年牲口不够,都要青壮年拉锁套耕地的,今年人不拉犁,只靠牲口可不够。
唐爹:“季干部帮咱买拖拉机去了。”
唐大伯一惊,下意识喊道:“拖拉机?那得多贵,咱大队哪有那么多钱?”
唐爹:“七叔和支书跟信用社借的。”
唐大伯一听贷款,瞬间焦虑起来,一副寅吃卯粮大队要不过日子的架势。
他开始数落唐爹,“咋当个队长就开始飘了?不知道劝着点啊?”
唐爹早就听闺女分析过,贷款是自己资金不足又想发展的时候必要的手段,非要等自己攒够钱才能买需要的机械,那一辈子都甭想发展起来了。
他还劝唐大伯,结果被唐大伯反过来奚落一顿,他就不说了。
“大哥,我们队还忙着去引水浇麦子呢,我先去忙了啊。”
那几十亩水稻田种了冬小麦,因为水源方便现在正好引水灌溉。
小麦在返青时候浇水,在拔节时候追肥,能大幅度提升小麦的产量,这是唐圆教他的,他记得牢牢的。
最近气温回暖,能稳定五度以上,不会再结冰就很适合浇返青水。
正忙着,有人喊道:“拖拉机,拖拉机来了!”
“季干部帮我们买拖拉机回来啦!”
刘会计立刻用扩音大喇叭吆喝:“季干部帮大队买拖拉机回来啦!”
这是通知大队长以及唐圆等人呢。
自打大队大容量沼气池投入使用,又安装发电机以后,大队就申请了扩音设备。
三个大喇叭花儿一样开在电线杆儿上,通电连着收音机,早上放东方红,晚上放大海航行靠舵手,可算跟上了时代的潮流。
现在只要有点事儿,唐炳德和刘支书、刘会计等人就在劳动室那边用大喇叭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