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中婚 第38节
有眼线禀告,馥宁公主最近在纠缠沈栩,而太子有意拉拢沈栩,有意撮合。
算盘打得好,可惜不够精。
君晟转身,隔着衣衫握住季绾的腕子,带她走向珍书阁。
季绾拧了两下没拧动,索性由着他了,说来也怪,这样拉拉扯扯的举动,她好像并不排斥。
“念念,两日后陪我去见一个人。”
“何人?”
“君豫。”
季绾记得徐老夫人讲述的事,君豫是太师府二公子,是个发热烧坏脑子的痴儿,是君晟永远无法弥补的愧疚所在。
“承昌三年,你独自去了哪里?”
按着徐老夫人的阐述,季绾试探地问道。
君晟陡然止步,目光微微凝滞,却没有转头看她,亦没有回答。
季绾没有追问,连徐老夫人和谭氏都问不出的答案,她一个局外人如何能知晓。
第26章
回去的路上, 季绾想起昨日沈茹茹委屈的小表情,顺手买了附近有名的栗子糕。
跟在乔氏身边的沈茹茹一见母亲和四婶婶回来,欢快地跑过去, 先抱了抱母亲,又与季绾贴了贴脸。
“奶奶说,婶婶带娘亲去见世面了,茹茹也想去。”
季绾揉揉她的脸蛋, “改日带你去。”
沈茹茹张开小胳膊抱住季绾的腿, 在发觉婶婶给她买了栗子糕后,撑圆了小嘴。
好巧不巧, 被杨荷雯瞧见。
“呦,四婶对茹茹真好。”
沈茹茹敏锐察觉到大伯母的不悦,包子大的小脸快要皱成一团, 正当她将纸袋子递出时, 视野里飘转一抹紫色衣裙。
季绾拦在孩子面前, 将另外两袋子栗子糕递过去,笑盈盈道:“做不来厚此薄彼的事, 大嫂别挑理儿。”
“我哪句话挑理儿了?不就是点心么,又没镀金镀银, 谁稀罕啊!”杨荷雯一摆手, 硬气道,“太甜了,不想吃。”
季绾点点头,看向刚睡醒打着哈欠走来的沈大宝, “大宝要不要吃栗子糕?”
沈大宝登时清醒过来, 欢欢喜喜跑到季绾面前,“大宝要吃。”
说着拿起一块, 吃得嘴角沾屑,还不忘嘴甜地巴结一句:“婶婶真好。”
杨荷雯气得快要跺脚,想拉回孩子,又觉得没必要小题大做。
季绾递过两个纸袋,让他去西厢房给弟弟沈二宝也送去一些。
小孩子多讨喜,可不像某些喜欢搬弄是非的长辈。
季绾的确没有厚此薄彼的心思,她志不在后院,懒得与同一屋檐下的人斗气,但偶尔也会小小反击一下。
她可不是软面团。
看着硬气的季绾,潘胭生出艳羡,明明是温柔的人,却能以柔克刚,带刺又懂得拿捏分寸,这是她不具备的,自从三郎病故,她一味隐忍,没做过任何让人敬畏的事,以致被两个嫂嫂随意拿捏。
“绾儿。”
“嗯?”
潘胭擦了擦冒汗的掌心,按捺住畏手畏脚的羞怯,“去学堂那边......我想多去旁听。”
近朱者赤,她该多跟明事理又不软弱的人来往,适时地开阔些心境,不拘泥一亩三分地而忍气吞声。
季绾莞尔,“嫂嫂谦虚了,以你的才学,旁听屈才了。我想,嫂嫂或许能做学堂的夫子。”
“啊?”潘胭甚是惊讶,喃喃问道,“我行吗?”
“试试便知。”
恰巧走进来的蔡恬霜刚好听见这句话,她扯了扯潘胭的袖子,笑嘻嘻怂恿,“试试又无妨,不行就继续旁听呗。”
潘胭咬住唇,被今日激出的勇气驱使,点了点头。
眼眶忽然热了。
好像找寻到了救赎自己的路径。
不再做行尸走肉。
**
入夜,季绾沐浴后躺进帐子,想到了君豫。
君豫是太师府的嫡次子,不缺靡衣玉食,又是孩子心性,该送些什么见面礼好呢?
她想到一样,就怕来不及制作。
次日天没亮,新房二楼东卧就燃起灯。
君晟早朝前顺着光亮来到东卧前
,透过门缝看向坐在桌边低头做女红的女子。
他叩了叩门,拉开门扇。
“为何早起?”
季绾笑着晃了晃手里的荷包,“明日不是要去见君二公子,我想送他一份见面礼。”
绣线穿梭其上,还看不出雏形轮廓。
烛光跳动在君晟深邃的清瞳中,交织眼中的涟漪,他坐下来,看着被灯火映亮半边脸的女子,恍如隔世。
那个在他怀里不谙世事的女娃娃长大了,长成了蕙质兰心的女子。可自小冰雪聪明的胞弟,智力永远停留在五岁。
送她离开与胞弟走失是同一日。
可这事,与她无关,是他的疏忽。
“不必与老二客气,叫他豫哥儿就行。”
“嗯。”季绾担心明早之前完不成荷包上的刺绣,快速穿针引线,她绣活不精湛,幸好只是在荷包上绣一个不算复杂的拨浪鼓,勉强过得去。
还要安慰自己,礼不在精,在诚心实意。
蓦地,指尖一痛,针尖刺破了皮肤。
她拔出针,本是浑不在意,却被君晟抓住手,挤出一滴血珠,又被君晟用锦帕擦去。
月白的帕子染上一朵血梅。
君晟叠好帕子放入袖管,在季绾诧异的注视下起身,“我去上朝,你量力而为,别累到眼睛。”
“帕子......”
“无妨。”
说罢,提步离开。
在坐上马车后,男人拿出染血的帕子缠绕在手上,紧紧攥住。
白日医馆中,季绾得空就会拿起荷包刺绣。
看着歪歪扭扭的走针,何琇佩忍俊不禁,在旁指导起女儿的绣活。
有了母亲的加持,一个藕粉色绣有拨浪鼓的的荷包在次日傍晚前缝制完成,季绾又用流苏和璎珞编成三股绳系在其上作为点缀。
悬在手上,季绾笑问:“算不算别具匠心?”
何琇佩担忧道:“会不会太寒碜了?”
怎么说,人家也是太师府的二公子,若是让太师府大夫人瞧见,是否会觉得女儿在侮辱他们?
季绾一点儿也不担心太师府的人会想歪了。对她有成见的人,她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与其费力去揣度他人喜好,不如随性一些,顺其自然,交情也讲究一个投缘。
酉时三刻,季绾收拾妥当,在等待君晟下值回来的工夫,去了一趟前院的倒座房。
这是她第一次走进潘胭母女的居所。
倒座房坐南朝北,有些潮湿,白日暗淡少光,只有到了傍晚晚霞斜照,小轩内才能亮堂些。
人多是世故的,沈荣杰和乔氏不能免俗,一再委屈三儿媳,却给认回家门的四子盖了二层的新房,一度花光老本,因他们知晓,背靠新认回的四子,犹如背靠金山银山,而三儿媳带着拖油瓶,除了料理日常杂事和饮食,于他们再无价值。
季绾一进门,有种走进书肆的错觉,屋子里飘散墨香,墙角架格上摆放着满当当的书籍。
简陋破旧潮湿的小屋,因潘胭有了别样的意韵。
“这些书是嫂嫂嫁来沈家时带来的?”
潘胭拿来茶罐,煮水沏茶,除了沈大宝和二宝时常会来找茹茹玩耍,几乎没人会来她这里。
“是啊,是我的嫁妆。”潘胭感叹道,“家里没落后,拿不出嫁妆,勉强用这些书凑数。”
她深深记得出嫁当日被沈家亲戚嘲笑穷酸的滋味,那晚公婆的脸色也不好看,还是沈二郎和沈栩哥俩当着亲戚四邻的面,先、后说了一句“书籍是宝藏”,替她解了围。
季绾从架格上抽出一本书坐在潘胭对面,认真翻看起来,“这本书我在齐伯那里替阿渊借阅过,市面上很难再买到。”
潘胭递过茶盏,“若是季渊还用得上,就拿去吧。”
“嫂嫂舍得割爱?”
“物尽其用,这本我很少翻看,放在我这儿是白瞎了。”
季绾合上书,拿在手里晃了晃,“那我替阿渊多谢嫂嫂了。”
潘胭笑开,唇红齿白,可以对他人有所帮助,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慰藉。
这时,沈茹茹拿着糖人跑进来,欢欢喜喜地扑进母亲怀里,扭头看向季绾,“四叔和陌寒叔叔回来了,买了好多糖人,陌寒叔叔给我挑了一个最漂亮的。”
潘胭揉揉女儿的脑袋,“那你谢谢叔叔了吗?”
“谢啦。”
算盘打得好,可惜不够精。
君晟转身,隔着衣衫握住季绾的腕子,带她走向珍书阁。
季绾拧了两下没拧动,索性由着他了,说来也怪,这样拉拉扯扯的举动,她好像并不排斥。
“念念,两日后陪我去见一个人。”
“何人?”
“君豫。”
季绾记得徐老夫人讲述的事,君豫是太师府二公子,是个发热烧坏脑子的痴儿,是君晟永远无法弥补的愧疚所在。
“承昌三年,你独自去了哪里?”
按着徐老夫人的阐述,季绾试探地问道。
君晟陡然止步,目光微微凝滞,却没有转头看她,亦没有回答。
季绾没有追问,连徐老夫人和谭氏都问不出的答案,她一个局外人如何能知晓。
第26章
回去的路上, 季绾想起昨日沈茹茹委屈的小表情,顺手买了附近有名的栗子糕。
跟在乔氏身边的沈茹茹一见母亲和四婶婶回来,欢快地跑过去, 先抱了抱母亲,又与季绾贴了贴脸。
“奶奶说,婶婶带娘亲去见世面了,茹茹也想去。”
季绾揉揉她的脸蛋, “改日带你去。”
沈茹茹张开小胳膊抱住季绾的腿, 在发觉婶婶给她买了栗子糕后,撑圆了小嘴。
好巧不巧, 被杨荷雯瞧见。
“呦,四婶对茹茹真好。”
沈茹茹敏锐察觉到大伯母的不悦,包子大的小脸快要皱成一团, 正当她将纸袋子递出时, 视野里飘转一抹紫色衣裙。
季绾拦在孩子面前, 将另外两袋子栗子糕递过去,笑盈盈道:“做不来厚此薄彼的事, 大嫂别挑理儿。”
“我哪句话挑理儿了?不就是点心么,又没镀金镀银, 谁稀罕啊!”杨荷雯一摆手, 硬气道,“太甜了,不想吃。”
季绾点点头,看向刚睡醒打着哈欠走来的沈大宝, “大宝要不要吃栗子糕?”
沈大宝登时清醒过来, 欢欢喜喜跑到季绾面前,“大宝要吃。”
说着拿起一块, 吃得嘴角沾屑,还不忘嘴甜地巴结一句:“婶婶真好。”
杨荷雯气得快要跺脚,想拉回孩子,又觉得没必要小题大做。
季绾递过两个纸袋,让他去西厢房给弟弟沈二宝也送去一些。
小孩子多讨喜,可不像某些喜欢搬弄是非的长辈。
季绾的确没有厚此薄彼的心思,她志不在后院,懒得与同一屋檐下的人斗气,但偶尔也会小小反击一下。
她可不是软面团。
看着硬气的季绾,潘胭生出艳羡,明明是温柔的人,却能以柔克刚,带刺又懂得拿捏分寸,这是她不具备的,自从三郎病故,她一味隐忍,没做过任何让人敬畏的事,以致被两个嫂嫂随意拿捏。
“绾儿。”
“嗯?”
潘胭擦了擦冒汗的掌心,按捺住畏手畏脚的羞怯,“去学堂那边......我想多去旁听。”
近朱者赤,她该多跟明事理又不软弱的人来往,适时地开阔些心境,不拘泥一亩三分地而忍气吞声。
季绾莞尔,“嫂嫂谦虚了,以你的才学,旁听屈才了。我想,嫂嫂或许能做学堂的夫子。”
“啊?”潘胭甚是惊讶,喃喃问道,“我行吗?”
“试试便知。”
恰巧走进来的蔡恬霜刚好听见这句话,她扯了扯潘胭的袖子,笑嘻嘻怂恿,“试试又无妨,不行就继续旁听呗。”
潘胭咬住唇,被今日激出的勇气驱使,点了点头。
眼眶忽然热了。
好像找寻到了救赎自己的路径。
不再做行尸走肉。
**
入夜,季绾沐浴后躺进帐子,想到了君豫。
君豫是太师府的嫡次子,不缺靡衣玉食,又是孩子心性,该送些什么见面礼好呢?
她想到一样,就怕来不及制作。
次日天没亮,新房二楼东卧就燃起灯。
君晟早朝前顺着光亮来到东卧前
,透过门缝看向坐在桌边低头做女红的女子。
他叩了叩门,拉开门扇。
“为何早起?”
季绾笑着晃了晃手里的荷包,“明日不是要去见君二公子,我想送他一份见面礼。”
绣线穿梭其上,还看不出雏形轮廓。
烛光跳动在君晟深邃的清瞳中,交织眼中的涟漪,他坐下来,看着被灯火映亮半边脸的女子,恍如隔世。
那个在他怀里不谙世事的女娃娃长大了,长成了蕙质兰心的女子。可自小冰雪聪明的胞弟,智力永远停留在五岁。
送她离开与胞弟走失是同一日。
可这事,与她无关,是他的疏忽。
“不必与老二客气,叫他豫哥儿就行。”
“嗯。”季绾担心明早之前完不成荷包上的刺绣,快速穿针引线,她绣活不精湛,幸好只是在荷包上绣一个不算复杂的拨浪鼓,勉强过得去。
还要安慰自己,礼不在精,在诚心实意。
蓦地,指尖一痛,针尖刺破了皮肤。
她拔出针,本是浑不在意,却被君晟抓住手,挤出一滴血珠,又被君晟用锦帕擦去。
月白的帕子染上一朵血梅。
君晟叠好帕子放入袖管,在季绾诧异的注视下起身,“我去上朝,你量力而为,别累到眼睛。”
“帕子......”
“无妨。”
说罢,提步离开。
在坐上马车后,男人拿出染血的帕子缠绕在手上,紧紧攥住。
白日医馆中,季绾得空就会拿起荷包刺绣。
看着歪歪扭扭的走针,何琇佩忍俊不禁,在旁指导起女儿的绣活。
有了母亲的加持,一个藕粉色绣有拨浪鼓的的荷包在次日傍晚前缝制完成,季绾又用流苏和璎珞编成三股绳系在其上作为点缀。
悬在手上,季绾笑问:“算不算别具匠心?”
何琇佩担忧道:“会不会太寒碜了?”
怎么说,人家也是太师府的二公子,若是让太师府大夫人瞧见,是否会觉得女儿在侮辱他们?
季绾一点儿也不担心太师府的人会想歪了。对她有成见的人,她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与其费力去揣度他人喜好,不如随性一些,顺其自然,交情也讲究一个投缘。
酉时三刻,季绾收拾妥当,在等待君晟下值回来的工夫,去了一趟前院的倒座房。
这是她第一次走进潘胭母女的居所。
倒座房坐南朝北,有些潮湿,白日暗淡少光,只有到了傍晚晚霞斜照,小轩内才能亮堂些。
人多是世故的,沈荣杰和乔氏不能免俗,一再委屈三儿媳,却给认回家门的四子盖了二层的新房,一度花光老本,因他们知晓,背靠新认回的四子,犹如背靠金山银山,而三儿媳带着拖油瓶,除了料理日常杂事和饮食,于他们再无价值。
季绾一进门,有种走进书肆的错觉,屋子里飘散墨香,墙角架格上摆放着满当当的书籍。
简陋破旧潮湿的小屋,因潘胭有了别样的意韵。
“这些书是嫂嫂嫁来沈家时带来的?”
潘胭拿来茶罐,煮水沏茶,除了沈大宝和二宝时常会来找茹茹玩耍,几乎没人会来她这里。
“是啊,是我的嫁妆。”潘胭感叹道,“家里没落后,拿不出嫁妆,勉强用这些书凑数。”
她深深记得出嫁当日被沈家亲戚嘲笑穷酸的滋味,那晚公婆的脸色也不好看,还是沈二郎和沈栩哥俩当着亲戚四邻的面,先、后说了一句“书籍是宝藏”,替她解了围。
季绾从架格上抽出一本书坐在潘胭对面,认真翻看起来,“这本书我在齐伯那里替阿渊借阅过,市面上很难再买到。”
潘胭递过茶盏,“若是季渊还用得上,就拿去吧。”
“嫂嫂舍得割爱?”
“物尽其用,这本我很少翻看,放在我这儿是白瞎了。”
季绾合上书,拿在手里晃了晃,“那我替阿渊多谢嫂嫂了。”
潘胭笑开,唇红齿白,可以对他人有所帮助,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慰藉。
这时,沈茹茹拿着糖人跑进来,欢欢喜喜地扑进母亲怀里,扭头看向季绾,“四叔和陌寒叔叔回来了,买了好多糖人,陌寒叔叔给我挑了一个最漂亮的。”
潘胭揉揉女儿的脑袋,“那你谢谢叔叔了吗?”
“谢啦。”